恐龍館
每個小男孩的玩具,除了交通工具外﹙特別是怪手﹚,還有比恐龍更歡迎的嗎?
牠,巨大又充滿爆發力,卻無法出現在現實中;名字朗朗上口,卻讓人觸摸不到。
(以上寫於 2008/04/18)
(以下寫於2019/03,因應10年後恐龍館獨立出來而寫。)
所以除非小站變成股份有限公司,不然是無力完善的@@ |
![]() |
||||||
BANDAI | 学研の図鑑 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恐竜 | 劍龍與角鼻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||
日文名稱是「ステゴザウルス&ケラトサウルス」。 肉食性的角鼻龍被劍龍掃了一下,經典的肉食草食大戰。此系列又是BANDAI旗下一款超值又精美的作品,也是因為它豐富的場景,讓不敢收恐龍的我﹙多花錢!﹚又破了戒。 |
![]() |
||||||
BANDAI | 学研の図鑑 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恐竜 | 長頸龍與翼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☆ | ||
日文名稱是「エラスモサウルス&プテラノドン」。 網路上搜尋了資料,似乎都指向此作的正確性有待商榷。因為學者從長頸龍長長的頸椎骨化石上,發現有細長而類似肋骨的骨頭,這使脖子呈僵直狀…根本不能靈活的伸出水面…更甭說要捕食翼龍了。也曾有人認為長脖子可能使牠便於伸出海面來呼吸,但科學家指出,長頸龍的喉嚨太長了,如果把頭伸出水面,水面上下的壓力差會把肺部壓扁。 |
![]() |
||||||
BANDAI | 学研の図鑑 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恐竜 | 暴龍與副龍櫛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||
日文名稱是「ティラノサウルス&パラサウロロフス」。Tyrannosaurus與Parasaurolophus,長14公尺高6公尺,約6噸重的霸王龍﹙別名﹚,正在撕裂著副龍榔龍﹙別名﹚。造型非常棒的一款作品。請看第四張,彷彿是第一次看侏儸紀公園的感動。 |
![]() |
||||||
BANDAI | 学研の図鑑 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恐竜 | 三角龍親子 | 精緻度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☆ | ||
日文名稱是「トリケラトプス親子」。Triceratops又名三犄龍,頸部周圍的大兜與鸚鵡般的嘴是其招牌。 |
![]() |
||||||
BANDAI | 学研の図鑑 フィギュアシリーズ恐竜 | 蛇頸龍 與滑齒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||
日文名稱是「プレシオサウルス&リオプレウロドン」。請看第一張片,左邊翻肚的那隻是Plesiosaurus 蛇頸龍,生存於三疊紀後期∼侏儸紀前期,體長約5公尺,肉食。 右邊有花紋的那隻是Liopleurodon 滑齒龍,體長12~25公尺,所以兩隻龍的比例有些偏差了。滑齒龍比當時的陸地霸主霸王龍還要大上七、八倍;頭部約有3公尺!如果現代仍存活於海洋…恐怕會成為恐怖的凶猛海怪了! |
![]() |
||||||
カバヤ食品 | 恐竜コレクション | 荒木一成 | 雷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 | セイスモサウルス |
Seisumosaurus。從日文網站查詢的結果,意思似乎指向是「聲響巨如雷的恐龍」;不過雷龍的學名卻又是Brontosaurus/Apatosaurus。生長於侏儸紀後期,全長約35公尺,主要化石發現地在北美洲。 本作品號稱是「史上最大的恐龍」,約有30公分;ka009ka 的迷你攝影棚幾乎擺不下去!第六張是和學研圖鑑中的三角龍親子合照…各位就可以知道牠有多巨大了。 |
![]() |
||||||
カバヤ食品 | 恐竜コレクション | 荒木一成 | 三角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 | トリケラトプス |
Triceratops 草食恐龍的王者!生長年代:白堊紀前期 ,全長:約8~9公尺。不愧是恐龍大師「荒木一成」一手製作與監修的作品,造型與塗裝都沒話說! |
![]() |
||||||
カバヤ食品 | 恐竜コレクション | 荒木一成 | 棘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スピノサウルス |
Spinosaurus。 研判是以魚類為食的恐龍。電影侏儸紀公園第3集,把暴龍的頸骨一口扭斷的狠傢伙!全長約12公尺,生長於白堊紀前期,主要化石挖掘地北非。 |
![]() |
||||||
カバヤ食品 | 恐竜コレクション | 荒木一成 | 暴龍/霸王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ティラノサウルス(咆哮) |
拉丁文原意是Tyrant
Lizard,意指「暴君蜥蜴」。細小的上臂,令人望之生畏的巨齒為其註冊商標。地球歴史上最大也是最強的肉食動物;同時也是每個小男孩的最愛。 |
![]() |
||||||
カバヤ食品 | 恐竜コレクション | 荒木一成 | 暴龍/霸王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 | ティラノサウルス(疾走) |
兩款不同塗裝和動作的暴龍,,但一樣叫人驚嘆!敢把口內的舌頭與牙齒,細微的表現出來…所以比上一款「咆哮」多了半顆星。 |
![]() |
||||||
カバヤ食品 | 恐竜コレクション | 荒木一成 | 恐爪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 | ディノニクス |
Deinonychus 。手足均具三隻銳利的爪,可用來撕扯獵物。是生物學家用來證明鳥類由恐龍進化而來的重要證據。生長年代:白堊紀前期。全長:約2.4~3.5公尺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上野フィギュアみやげ | 松本榮一郎 | 暴龍骨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ティラノサウルス |
大家最熟悉,應該也是最愛的暴龍骨,在上野國立科博館地球館3樓也有展示。 當您不知道這只是未滿10公分的小扭蛋時,一定會被它的品質嚇到。因為照片中看起來就是有重力與巨大感。這是因為原型師高超的功力與材料、上色等各種要素加起來的結果。海洋堂在這個領域可說是獨步全球,台灣玩家也相當幸運的有著地利而方便收藏,擁有它真是無比開心!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カプセルQミュージアム 恐竜発掘記7 恐竜造形最前線 | 菅谷中 | 食肉牛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カルノタウルス |
屬名:Carnotaurus,又名牛龍,屬於獸腳亞目阿貝力龍科,是一類中型的肉食性恐龍。食肉牛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阿根廷巴塔哥尼亞,由在南美洲發現很多恐龍的阿根廷古生物學家何塞·波拿巴(José
Fernando Bonaparte)所描述及命名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カプセルQミュージアム 恐竜発掘記7 恐竜造形最前線 | 菅谷中 | 北方盾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ボレアロペルタ |
英名Borealopelta
,為「北方之盾」之意,發掘於加拿大亞伯達省的白堊紀前期的地層中。國家地理網站 這篇 有詳細的發掘過程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カプセルQミュージアム 恐竜発掘記7 恐竜造形最前線 | 菅谷中 | 禽龍(屬) | 精緻度★★★☆ | 塗裝度★★★☆ | イグアノドン |
學名:Iguanodon,意為「鬣蜥的牙齒」,屬於蜥形綱鳥臀目鳥腳下目的禽龍類,是大型草食性動物,身長約10公尺,高3到4公尺,前手拇指有一尖爪,可能用來抵抗掠食動物,或是協助進食。
但也是饒富趣味的地方―
―同一種恐龍在不同時間有相異的樣貌,這是現行動物無法比擬的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カプセルQミュージアム 恐竜発掘記7 恐竜造形最前線 | 山本聖士 | 特暴龍(屬 | 精緻度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 | タルボサウルス |
學名:Tarbosaurus,意為「駭人的蜥蜴」,是種獸腳亞目恐龍,屬於暴龍科。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地區,約7,000萬年前到6,500萬年。特暴龍的化石是在蒙古發現,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。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,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(T.
bataar),又譯勇猛特暴龍。
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カプセルQミュージアム 恐竜発掘記7 恐竜造形最前線 | 菅谷中 | 風神翼龍(屬) | 精緻度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 | ケツァルコアトルス |
屬名:Quetzalcoatlu,又名披羽蛇翼龍、羽蛇神翼龍,是種翼手龍類,生存於晚白堊紀(馬斯垂克階),約7000萬年前到6550萬年前,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飛行動物之一。牠屬於神龍翼龍科,該科是先進而缺乏牙齒的翼龍類。屬名的來源是阿茲特克文明裡的披羽蛇神克察爾科亞特爾(Quetzalcoatl)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恐竜博2019 会場限定オフィシャルカプセルフィギュア | 菅谷中 | 奇異恐手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★ | デイノケイルズ |
恐手龍屬(學名:Deinocheirus)是獸腳亞目的一屬恐龍,生存於上白堊紀的蒙古南部,約7000萬年前,屬於似鳥龍類。
近年研究顯示恐手龍的背部有著和棘龍或豪勇龍類似的帆狀物,並具有類似鴨子的喙部。
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恐竜博2019 会場限定オフィシャルカプセルフィギュア | 松村しのぶ | 鵡川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★ | むかわ竜 |
Kamuysaurus,又名日本恐龍之神、神威龍或日本龍神。
日文原名是鵡川龍,可能因為不夠氣派,後來才改為神威龍這種氣勢非凡的名字。
(事實上,牠的確是鴨嘴龍恐龍屬,所以『神威』之名感覺好像要留給大型肉食恐龍卡有力…)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恐竜博2019 会場限定オフィシャルカプセルフィギュア | 松村しのぶ | 暴龍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★ | ティラノサウルス レックス |
對於暴龍最神氣的樣貌,侏儸紀公園從電網逃出後咆嘯那一景似乎已烙印在我們腦海;所以也常常以這為基準地告訴我們「作品好不好」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恐竜博2019 会場限定オフィシャルカプセルフィギュア | 松村しのぶ | 滄龍屬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☆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★ | モササウルス類 |
滄龍屬(學名:Mosasaurus)是滄龍科的一個屬,意為「默茲河的蜥蜴」。而為何中文名譯為「滄龍」則已不可考。
牠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,這代表滄龍是可以上岸的,但速度應該和海豹一樣緩慢移動。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、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,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。滄龍生活主要集中於白堊紀的麥斯特裡希特階(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)的西歐海域,目前荷蘭、比利時、德國等國家均有牠的化石發現;滄龍的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被發現。滄龍屬裡面有所有有鱗目(目前僅存蜥蜴和蛇)中最大的物種的霍夫曼滄龍,其長度足足有18公尺;另外滄龍的身體構造和骨骼介於蜥蜴和蛇兩者之間,而滄龍和牠外形想像的鱷魚、魚龍則關係較遠。就像海王龍與海諾龍這些巨大的同類一樣,滄龍的身長可以達到17公尺。滄龍的體型較海王龍亞科粗壯,滄龍體重大約40頓左右。
比起其他的滄龍類,滄龍的頭部是更強壯的,下頷的骨頭間關節緊密,因此滄龍無法像早期滄龍類(例如海王龍)般將獵物整隻吞下。滄龍的牙齒彎曲、銳利、呈圓錐狀,滄龍應是將獵物撕裂後再吞下。滄龍擁有大的眼睛,但是視覺與嗅覺並不靈敏。 |
![]()
|
||||||
海洋堂 | 恐竜博2019 会場限定オフィシャルカプセルフィギュア | 菅谷中 | 恐爪龍骨骼 | 精緻度★★★★★ | 塗裝度★★★★☆ | デイノニクス(骨格) |
Deinonychus antirrhopus, 恐爪龍屬(屬名:Deinonychus)是馳龍科恐龍的一屬,身長約2.5~4公尺,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中期至阿爾布階早期,距今約1億1500萬至1億800萬年前。牠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「δεινος」(意為「恐怖」)及「ονυξ/ονυχος」(意為「爪」),因為牠的後肢第二趾上有非常大,呈鐮刀狀的趾爪,在行走時第二趾可能會縮起,僅使用第三、第四趾行走。一般認為恐爪龍會用其鐮刀爪來割傷獵物,但近年就迅猛龍重建模型的測試顯示這爪作刺戳之用,而非割劃。
2019/10/06 網友 弓長大羽 提供資料勘誤:「怎還有圓滾滾而明顯的「大眼睛」存在啊?」
眼睛是動物探知外界的一個重要媒介,是一個結構甚為精微、功能極其複雜的感覺器官。正因為如此,眼球上的任何部位發生病變和損害,哪怕很微小,也會影響到視覺,進而影響動物的各種行為,如捕食、求偶、避敵和遷徙等。因此,對於動物來說,保護眼睛不受傷害至關重要。脊椎動物在進化過程中,演化出各種結構來保護眼睛,鳥類和很多爬行動物就給它們的眼球穿上了一層「鎧甲」。
以上鞏膜環資料來源:科普中国
|
所有權聲明:圖、文部份,皆為"鶴齋藏書"®,"活水有魚"®所有;未經許可,請勿任意轉載、連結或再製。
All shapes and portraits of copyright, owned by the original company.